初春的時光里,布哈河冰雪剛剛消融,凍了一冬的河畔踩上去松軟有彈性,原本荒蕪的草原牛羊成群、蒼鷹翱翔,草原犬鼠在洞口機警地探出小腦袋,隨后又迅速鉆回去,一切都和諧而美好。
“以前,因為村里的戶數人口越來越多,草原上的牛羊也漸漸多了起來,草原不堪重負,草場開始退化,導致許多牛羊夏瘦、秋弱、冬餓、春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達爾那生態畜牧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尕給加回憶。
在天峻縣,曾經因過度放牧、氣候變化等因素造成的草原退化、牧民增收難等一直困擾著當地牧民。近年來,天峻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牧業提質增效和牧民持續增收為重點,堅持質量興牧、綠色興牧、科技興牧,積極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的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格局,積極響應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戰略要求,大力發展生態畜牧專業合作社,推進養殖標準化、科學化。
科學放牧,讓草原生態也漸漸好轉。越來越多的天峻縣農牧民群眾看到牲畜減下來以后,牧場的植被恢復了,草多了密了,消失多年的野生動物又出現了。
“快看,快看,這是我最近拍的熊,這是前幾天拍的雪豹……”在天峻聊起生態,不少人會說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以前不常見的野生動物也能見到了。
天峻因為緊靠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又被稱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南大門。平均海拔4000米,總面積2.57萬平方公里,全縣80%以上的土地被高山草原覆蓋,青海湖最大的補給河流布哈河就發源于天峻縣。布哈河的干支流承擔了青海湖70%以上的補水任務,因此該縣也被稱為高原凈土,大湖之源。除此之外,該縣境內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面積有8000平方公里,規劃中的青海湖國家公園的面積有1.3萬平方公里,兩個國家公園占據了天峻縣總面積的80%,這里是雪豹、巖羊、香鼬、兔猻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樂土。
“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正是因為國家大力的支持,我們才有機會拍攝到珍惜的野生動物。”攝影家鮑永清說。
早晨7點半,指合太才讓開始準備一天的生態巡護工作。
33歲的指合太才讓是天峻縣織合瑪鄉的牧民,也是一名生態管護員,他把織合瑪鄉的每一片山林當成了自己的“心肝寶貝”,每天堅持巡山。
“大草原就是我的家,我的工作就是保護好家鄉的山山水水,對周邊的草場、野生動物進行日常巡護、撿拾垃圾,監督執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情況。”指合太才讓說。
近年來,天峻縣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確定255名縣鄉村三級干部為165條河、4個湖、8.3萬公頃林地管護責任人,進一步加強923名生態管護員動態管理,壓實管護責任。投資1.3億元,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完成黑土灘、沙化土地和退化草地治理1.96萬公頃,濕地保護0.89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59.6%。全面落實生態惠民政策,直補牧民各類資金1.02億元。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我是織合瑪鄉的孩子,我將用我的一生管護好草場、守護好生態,讓子孫后代享受到更多生態紅利。”指合太才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