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協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互動交流 / 在線訪談 / 往期回顧

【二十大特刊】高原民生增福祉 品質生活潤民心

來源: 青海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10-21 09:38    編輯: 易娜         

  2021年青海常住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3.96歲,比2010年增長4歲??剌z保學走在全國前列。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達30平方米,比2013年提高3.6平方米。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9年穩步上升。全省行政村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省會西寧建成10分鐘健身圈……幾組數據生動地勾勒出青海的十年民生巨變。

  從數字看民生。青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將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設,深入實施民生實事工程,各族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更為舒心、更加美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擲地有聲的話語溫暖著江源兒女的心,也讓回憶中的那些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的影像更加溫暖和清晰。今天的青海,一件件民生實事潤澤民心,一項項民生福祉溫暖民心,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攝影:李娜 魏雅琪

  就業優先促發展收入水平穩增長

  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昂思多鎮德加村,正在山里放牛的斗多杰才旦,看著一頭頭茁壯成長的牛,眼里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斗多杰才旦家里有4口人,夫妻倆將土地流轉給村里的合作社,每年都能收到土地流轉金,妻子外出務工收入也十分可觀,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富裕了起來。

  “現在我家有3份收入呢,土地流轉給了村里的合作社,每年都會拿到土地流轉費;養了近100頭牛,每年收益有10多萬元;妻子外出務工,收入也可觀,一年總收入達15萬余元,國家給百姓的政策越來越好了,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斗多杰才旦說。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斗多杰才旦家的這本收入賬單,濃縮了青海不斷完善分配制度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的顯著成效。

  青海曾經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區域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貧困地區的所有特征。通過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在對口援青力量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力幫扶下,青海取得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打贏了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現在,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集體產業搞活了,村莊環境變美了,人心也更齊了,一派欣欣向榮、繁榮發展的景象。”黨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海晏縣金灘鄉東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生有說:“未來,東達村將沿著黨指引的方向,著力建設黨建強、生態好、治安穩、產業優、文明興的新東達,真正讓村民有干頭、有盼頭、有奔頭、有甜頭。”

  村民變富了,居民的腰包同樣鼓了起來。十年間,青海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城鎮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逐步擴大。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長126%,年均增長9.5%。

讓“青繡”在傳承發展中絢麗綻放。

  社會保障惠民生幸福指數穩提升

  每天九點,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內,68歲的旦沙洛措都會和大家一起吃早餐,酥油茶、糌粑、油餅,傳統餐食令老人們十分滿意。護工還會按時把三餐送到腿腳不便的老人房間里,穿衣、打掃、喂飯,飲食起居被照顧得妥妥帖帖。

  敬老院內閱覽室、棋牌室、老年工藝室、健身房等消遣娛樂場所一應俱全,走進住宿區,單人單間,配備了藏式家具、電視機、獨立衛生間……完善的硬件設施讓老人們幸福感倍增。

  “這幾年,治多縣把提高敬老院養老服務工作水平作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拓寬就業渠道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導、社會運作,努力打造‘敬老之縣、有愛之城’,逐步走出了牧區養老服務的‘治多路子’。”幸福敬老院院長德高說。

  如今,青海已經全面建立起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文化服務惠及全民,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實推進。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對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具體要求:“織牢社會保障這一民生安全網,為各族群眾生活安康托好底。提高社會保障法治化水平,做到制度安排更加合理、覆蓋范圍更加廣泛。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完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持續提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加強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眾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愛服務殘疾人、孤兒等特殊群體。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社區的工作就是服務群眾,架起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當好社區居民‘當家人’是我的職責!”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德縣河陰鎮林蔭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楊原說:“為當好這個‘家’,我們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群眾需求的工作方式,為群眾辦好實事、化解訴求、完成心愿,切實將為民辦實事落細落實。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帶領轄區的居民過上好日子。”

多彩花饃“蒸”出幸福味道。

  健康青海在路上生活品質穩提高

  “您有新病例請注意查收”“您的診斷報告已發送成功”,已經是深夜,但在西寧市湟中區醫共體網絡心電監測中心,這樣的提示音依然不絕于耳。

  自2017年底投入使用以來,這里24小時燈火通明。湟中區各級醫療機構有心電技術診斷需求時,湟中區第二人民醫院功能檢查科的7名醫生都可通過電腦在最短時間內對病人的病情作出全面分析、診斷,并給出專業的診斷報告。

  由于心血管意外的發生存在隱匿性、突然性、變化快等特點,對于突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監測中心的高效運轉為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提供了保障。醫生馮斌斌說:“我們日均接收病例200余例,患者來源涵蓋了門診、住院、急診、體檢等,在診斷中我們必須細之又細,保證診斷效率。”

  深入推進健康青海行動,深化“五醫”聯動改革,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疾控機構改革,強化傳染病防治和應急處置;加快建設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深化教育醫療援青合作,讓各族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健康青海工程在江源大地的深入實施,為基層群眾鋪就了一條暢通便捷的“健康路”。

  如今,青海高原醫學走在世界前列,長期困擾農牧民的包蟲病歷史性地得到遏制,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青海省專家人才聯合會理事長、青海大學高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說:“青海高原醫學研究事業邁入了一個新的紀元,為解決高原人居健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醫務科技工作者,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攻克難關,提升高原醫學科學研究水平,提升高原健康服務水平。”黨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質控科副主任醫師焦崢說:“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將堅守使命,履職盡責,為全面建設健康中國、健康青海貢獻更多力量。”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青海正加快建設人民幸福的現代化新青海,托起六百萬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高原大地上交織出絢麗多彩的民生畫卷。

醫療體制改革的惠民舉措接連落地,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專家訪談】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價值追求——訪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方立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本報記者就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價值追求為主題,專訪了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方立江。

   記者:請您談談我們黨增進民生福祉的歷史成就。

   方立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始終不渝、毫不動搖。黨對民生事業的重視既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文化淵源,也有豐富的歷史實踐經驗。首先,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的價值追求。其次,我們黨把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既勇于承擔使命,通過堅持不懈地奮斗實現人民幸福,又立足實際,在發展中堅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民生建設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認同。再次,我們黨通過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實現了長期的社會和諧穩定,獲得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持續動力,贏得了民心,進而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合力。

   記者:為什么說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共同富裕意義格外重大?

   方立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經過接續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更加充滿信心。但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地處西部高原的青海表現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發展底子薄、任務重、發展不足仍然是現實之困,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的新需求不斷涌現、日趨多樣化,期望愈加迫切、日益廣泛。民生保障還有短板,人民生活、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還有待提高,社會治理體系還不夠健全等。這就對我省增進民生福祉、推進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必須持之以恒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價值追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記者:請您談談青海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的實現路徑。

   方立江:我們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刻把民生放在心上。一是要促進就業。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容量。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培訓,提升就業質量。二是要推進教育現代化。站穩教育改革發展的人民立場,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群眾。三是建設健康青海。繼續深化“醫學、醫療、醫保、醫藥、醫院”聯動改革,逐步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醫療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健康青海行動,使各族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四是兜牢民生底線。堅持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兜底線、織密網,做到制度安排更加合理、覆蓋范圍更加廣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要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為民辦實事、不斷造福人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上,以扎扎實實的舉措,推進共同富裕行穩致遠。

AV在线无码|狂撞无码人妻在线播放视频|免费国产成高清在线视频|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