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協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互動交流 / 在線訪談 / 往期回顧

【二十大特刊】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時代開創新局面

來源: 青海日報       作者:羋嶠 郝煒    發布時間: 2022-10-19 09:33    編輯: 李娜         

  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個恢宏的時代展現波瀾壯闊的氣勢,一片火熱的土地給予人民前所未有的希望。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盛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眸遠望,輝煌的奮斗歷程和深邃的歷史經驗給予我們歷史自信;極目遠眺,清晰的奮斗坐標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激勵我們奮勇向前。

  十載艱苦奮斗,十載春華秋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貫徹新發展理念,青海邁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這十年,值得總結,值得回眸,值得驕傲……

  藏毯成為青海特色產業走向世界的“金名片”。攝影:李娜 魏雅 琪

  綠色為底,堅定發展信心

  青海深處內陸、地處世界屋脊,由于自然環境限制,春夏較為短暫,自然界的“綠意”總覺短暫,但阻擋不了青海人民對“綠色”執著的追求。

  回首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色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明確了“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青海用十年探索出的發展優勢——生態資源就是最大的資源,生態優勢就是最大的優勢,綠色發展就是最大的發展。

  在青海,保護生態已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身處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地球第三極,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且熱愛的家園。

  讓人動容的是,在青海參與生態保護不分職業、不分地域、不分民族……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一條穿越“生命禁區”的郵路,從格爾木市延伸通往長江源頭第一鎮唐古拉山鎮。這條郵路平均海拔4500米,含氧量僅為平原的43%,往返近100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長、自然環境最為嚴酷的鄉鎮郵路。

  這是一條郵路,也是一條生態環保路。身著“郵政綠”的郵遞員,一個人、一輛車,一走就是12年,傳遞的不僅是郵件,更是青海生態環保的理念。這位“天路鴻雁”正是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市分公司職工葛軍,他說:“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對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在格爾木郵政分公司的支持下,我們團隊四人在工作之余深入牧民家中,宣傳環保政策和知識,幫助環保志愿者,收集垃圾下山。今天,看著三江源地區草長鶯飛、野生動物嬉戲打鬧,我們非常欣慰。”

  在青海,綠色不僅僅指生態,綠色還是產業,是能源,是青海的方方面面,更是青海的未來!

  對于青海綠色發展,黨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交通工程技術服務中心黨委書記韓石有著切身的體會。“這些年青海的公路建設不僅是量的增長,還是質的提升,青海的公路建設踐行的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許多網紅公路成為游客的打卡地,基礎設施實現了與自然美景的完美結合,這些項目不論是理念還是規劃,或是實施,都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其中。”韓石說,青海的共玉公路就被牧民稱作從草原上長出來的公路。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青海以“綠”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但是一條結合實際、揚長避短的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時也是一條以人民為中心,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的幸福之路。

  創新支撐,夯實發展之基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對于青海,這十年是科技發展關鍵的十年,實現了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海工作,兩次親臨青??疾?、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為青海高質量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關于科技創新還特別強調,“青海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要弱鳥先飛,奮起直追,下決心把創新這個短板補起來”“要結合青海優勢和資源,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言猶在耳、囑托殷切。

  世界首個輸送清潔能源而建的青豫±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成功帶電外送;青??萍贾ι鷳B文明取得突破,有效破解高寒地區“黑土灘”治理難題;科技助力鹽湖資源產業鏈不斷壯大,2021年全省鹽湖產業產值達332億元,同比增長46%;新建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西寧庫)……科技創新已成功助力青海發展的方方面面。

  六月的青海湖,水鳥云集、魚翔淺底。青海湖特有物種裸鯉也開啟了每年一次的洄游之旅,通過艱辛的歷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半河清水半河魚”,是青海生態向好的最好展示,也是加大科研助力生態發展的體現。黨的二十大代表、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祁洪芳正是參與其中:“我是1993年參加工作的,當時青海湖正處于第三次限產700噸的封湖育魚期,通過30年的保護,裸鯉資源量由2000年的不足3000噸上升到10.85萬噸,是原始資源量的34%。環湖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正向好發展。”她說,我們將繼續加強青海湖裸鯉的科研工作,深入與相關院所合作,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以高質量推動青海湖生態保護工作。

  不僅如此,十年來青??萍紕撔掳邢虬l力,加快推動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制定印發《科技創新支撐高原醫學研究實施方案》,建成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青海分中心8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正在培育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9個,高原人民大健康有了有力保障。

  黨的二十大代表、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質控科副主任醫師焦崢對此深有體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親身經歷、親眼見證了青海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令人振奮,更催人奮進。青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十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科技創新擺在青海發展全局中謀劃,聚焦實施“一優兩高”戰略、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做強動能、做大優勢、做優發展,在全省科技系統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共享發展,暢通經濟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和鮮明標識。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也不會變。”

  2020年12月30日,首批“綠電”通過專門輸送清潔能源的輸電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途經青海、甘肅、陜西、河南4省1563公里,準時抵達河南,點亮中原萬家燈火。

  十年來,青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推動清潔能源開發,以開放的熱情與全國共享電力資源、產業優勢。

  目前,青海清潔能源裝機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91%,占全國清潔能源裝機的18%;全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建成;自2017年以168小時一舉打破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以來,青海連續六年刷新這一世界紀錄……

  對此,黨的二十大代表、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超高壓公司變電檢修中心變電狀態評價技術專責錢建華具有發言權:“國家電網公司圍繞‘雙碳’目標,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將青海確定為首批3家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之一。今年8月,著眼國家需求、青海潛力,青海省政府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簽署了《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推進特高壓外送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隨著大電網骨架越來越堅強,網架結構越來越優化,將會使青海清潔能源實現在全國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除了“綠電”,作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有著重要地理和區位優勢的省份,十年間,青海借國家深度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良好發展機遇,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格爾木國際陸港建設,中歐班列、南亞班列開行,高效運營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全省經濟步入開放型發展軌道,構筑起與國內外接軌的外向型經濟“走廊”。

  十年來,青海持續調整優化外貿結構,暢通區域經濟循環,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品類增多,鐵合金、農產品、坯綢、焦炭、碳酸鈉、地毯、中藥材、鋁材等主要出口產品,加強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同時,依托中亞、西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需求,引導企業“集群出海”,對外投資業務已拓展到29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2.35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達22.7億美元,外派各類勞務人員近5400人,在酒類生產、畜牧養殖、貿易投資等領域廣泛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十年,在歲月的長河中只是一瞬,但浪奔潮涌的這十年卻注定在時空的流轉中綻放璀璨光芒。十年已成輝煌,下一個十年我們再進發。

  專家訪談: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行動先導——訪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發平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本報記者就“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行動先導”,專訪了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發平。

  記者:請您談談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孫發平: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大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得出的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

  記者:請您談談青海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行動先導所取得的成效。

  孫發平:實踐充分證明,新發展理念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是指揮棒、紅綠燈,是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多年來,青海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建設全過程、各領域,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發展基礎更加穩固,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產業“四地”建設步伐加快,鹽湖資源綜合開發有力推進;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成效明顯,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持續保持全國領先;生態旅游逐步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龍頭。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持續提升。城鎮化率大幅提高,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及“百鄉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明顯。著力構建“兩核一軸一高地”新格局,區域發展協調性逐步增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對口援青和東西部協作成果豐碩。

   記者:今天,建設現代化新青海,如何更好發揮新發展理念的行動先導作用?

   孫發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青海在大力推進“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建設進程中,要進一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立場、觀點和方法上踐行好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一是著力厚植科創新動能,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全力推動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二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三是以產業“四地”建設為重點,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高質量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四是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積極、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五是堅定不移推進共同富裕,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社會就業擴大和群眾收入增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探索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AV在线无码|狂撞无码人妻在线播放视频|免费国产成高清在线视频|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